道醫者需 医(文、武、佛、道、易)相通!还需精通于玄门五术:山、醫、命、相、卜。
而道玄子养生善用用:
①医②卜③风④道
~凡身体异样者不外乎:
内因(情志等)+外因(事情困扰➕生活方式等)+本因(基因、魂魄等)———情到浓时便是空,不空的就是病,此病非彼病亦非药石可医,所谓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治(致)病,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救。
其实本人早已深深厌倦某些圈子的鄙陋与狭促,早已不是圈子里的人,仅浸润道醫文化,玩家而已,自己内心始终另有高境。
———道玄子(道醫导师)
道玄子曰:人身之脉息乃先天之原气也,始起于肾中动气。人之成胎,两肾先生,故曰先天,两 肾中间白膜相连,即肾系也。又谓命门结束于脊十四椎下即命门穴(肾俞穴),上循脊骨 生髓一条,即督脉也,督脉上头生脑,在脑前有窍又通于鼻,以为呼吸。肾中动气为水中 之阳,外通天气,为生命之根。两肾薄膜包裹,此膜发于肾系,乃三焦之源。肾系下连网 膜又有气管由肺而下,附脊下至命门穴,再透网膜达于丹田。两肾属水,肾系属火,又为 三焦发源之所,故命门相火布于三焦,三焦即上中下油膜也,所以三焦资生于肾间动气, 乃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上中下之气。下焦秉原气上达于中焦,在中焦受后天脏腑水谷精悍 之气,二气相合,成为宗气。宗气再达于上焦,始经历乎五脏六腑,又分为三:精气即归 于心,化成营血,随心宣化,灌溉五脏,洒陈六腑,又随各脏腑之经道贯穿于脉管之中; 悍气即归于肺,化成卫气,散布于肺,又随各脏腑之经道循行于脉管之外;原气即归肺, 循喉咙出于鼻口,呼则由腹上膈归肺出于鼻,吸则由鼻入脑归脊至丹田,随气管上下以为 呼吸,摧动着脉内营血、脉外卫气运行周身,是为脉息。
——在肺用呼吸的力量摧动着营血卫气,精悍之气生于胃中谷气,谷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于五脏六腑,其气之清者称精气,为阳中之阳,心主之。午后一阴生 而化为荣血,既化为荣,则随心宣化,即贯心以达脏腑膜管之中,灌溉五脏,洒陈六腑, 然后又贯各脏腑之经道,乃能入于脉中,循脉上下,濡润筋骨,滋养百骸。其气之浊者称 悍气,为阳中之阴,肺主之。子后一阳生而化为卫气,既化为卫,则随肺散布,即循肺达 脏腑膜管之外,熏蒸五脏,滋润六腑,然后又循各脏腑之经道,其气骠疾滑利,不能入于 脉中,只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脉行六寸。一 日共一万三千五百息,脉即行五十度周于身。一日分主十二时,营卫经道接连起来共十六 丈二尺,是为一周。每日寅时初由肺始至丑时末至肝止,行五十周也。由肺脉起出乳上三 寸云门穴,行遍周身经脉,终归肝脉乳下旁各寸半期门穴,由肝又归于肺,是为一周,须 用二十八分四十八秒,二百七十息。若一日二十四小时,须用一万三千五百息转五十周也。 盖人有气而后有脉,故先言气之呼吸有阴阳,脉亦有阴阳也,呼出心与肺,心肺在上属阳, 呼随阳出也;吸入肾与肝,肾肝在下属阴,吸随阴入也。呼吸之间,阴阳之中脾也,故一 吸五至,肺心脾肝肾也。可见脉即资始于肾间动气,即未生之前以先天生后天,及既生以 后,以后天养先天。脉既是先天动气,在肺用呼吸力量催着后天之气血贯穿于经隧之中, 而十二经脉皆有动脉,独取手太阴肺经之掌后内侧动脉之寸口,何也?盖胃为五脏六腑之 海,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脏腑之气皆出于胃其清气皆上熏于肺,又是出气之门 户及营卫总绘之处,故取其动脉以候他经之气耳。肺之脉络起于中焦,即附小肠连胃之油 膜,始散如丝,下络大肠,循胃口上膈入肺上,成肺系一条。由肺系出乳上三寸云门穴, 横循腋下前廉至肘曲内侧尺泽穴,又至腕后内侧太渊穴,即寸口。又至大指根部鱼际穴, 又散如丝至大指内侧甲角少商穴止。各经脉络皆有分合聚散深浅隐现之别,聚现之处,才 成动脉。肺之动脉分寸关尺三部:从腕后内侧对高骨处为关,从关后至肘曲内侧尺泽穴一尺,从关前至大指根鱼际穴九分。取关后一寸,关前九分除去关前一分,左为人迎,紧盛 主外感风寒;右为气口,紧盛主内伤生冷。下余寸八,三部各得六分:寸为上部,主胸至 头;关为中部,主膈至脐;尺为下部,主脐至足。右寸前肺后胸中,右关前脾后胃,右尺 前命门后三焦后外大肠,左寸前心与膻中,左关前肝与胆,左尺前肾与膀胱后外小肠。浮 则举之有余,主表邪,沉则按之有余,主里伤,迟则一息三至,主脏寒,数则一息六至, 主腑热,滑则往来流利,主气壅,涩则涩滞不前,主血伤,虚则按之不振,主气伤,实则 长大而坚,主热结,长则过于本位,主火盛,短则不及本位,主气虚,洪则来盛去衰,主 火壅,微则似有似无,主气血大衰,细则往来如发,主阳气衰竭,濡则浮软按空,主阴虚, 弱则按有举无,主阳陷,紧则往来劲急,主寒邪束热,缓则和缓有神,主脾气充足,弦则 挺而不移,主肝风里阴,动则摇动如豆,主阴阳相搏,促则数时一止,主阳邪内陷,结则 缓时一止,主阴邪固结,代则止有常数,主元气不续,革则浮而弦数,主表寒中虚,牢则 沉而弦实,主坚实内著,散则举散按无,主元气离散,芤则中候而空,主失血,伏则着骨 乃得,主气血涩滞,疾则至七八至,主阳极阴竭。
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咽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道家行气率不欲嘘咽。嘘咽者,长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此法出于《修行道翳学》。”
【谈肺脏】——人体最娇嫩之脏
~~~肺在膈上喉下,前连胸膛,后附脊骨,上连肺管,下连心包。左三叶,右两叶,枝离 下垂。属金,内藏魄,外主皮毛,摄一身元气。燥能生寒而反恶寒,若伤于寒为涕则哭, 洒淅寒热。喜温不宜寒,寒则形寒于外,饮冷于内则气不利,则肺受伤矣。五脏六腑,受 其覆冒,而气皆上于肺,故诊肺脉以察虚实。又主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 而光明,故皆润利而气不亢。肺中常有津液,润养其金,若肺津伤则口渴气喘,痈痿咳嗽。 水源不清则小便涩,金不制木则肝火旺,火盛刑金,则蒸热喘咳,吐血痨瘵并作。与大肠 相表里,遗热大肠则大便难,风寒外袭则皮毛洒淅;寒客肺中,则为肺胀,为水饮冲肺。 以其为娇脏,故畏火又畏寒。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盖气根于肾,乃先天水 中之阳,上出于鼻,肺司其出纳。肾为水,肺为天,金水相生,天水循环,肾为生水之源, 肺为制气之主也。肺主行气,全体尽是气孔,总统周身气管,外则散为毛窍,内则总归于 肺。鼻者直出之管,毛窍横出之管,鼻一出俱出,一入俱入,凡气逆喘咳皆主于肺。肺位 胸中,胸中痛痛属肺,肝主血,本阴也,而藏阳魂;肺主气,本阳也,而藏阴魄。阴生于 阳也,实指其物,即肺中清萃润泽之气。肺中有漠沫,有此沫则散为膏液,降为精血,阴 质由是而成。血肉人身既成,即有宰,是质者赖秉阴精之至灵,此之谓魄以宰之,魂主动 而魄主静,如百合病恍惚不宁,魄受扰也;魔魇中恶,魄气所掩也。肺覆如盖,前两个叶 包心,在后有峡及肺根,此根即气管也。肺之脉,脉之连网亦裹肺,即成肺衣,每肺叶外 有通明薄衣包,每肺叶四面肺有缩力,每肺叶藏气管,气管之末为气泡。肺脉至气泡而散, 即包气泡功用,主呼吸。肺中有管通于膈膜而下达气海。肺上连喉管即肺系也。其支系连 脊骨三椎是肺之俞,乳上五分动脉中府穴,是肺之募。若伤于寒传入肾经则泻如下重,洒 淅寒热;若伤于寒传入肝经则病胁痛,洒淅寒热;若伤于寒传入心经则谵语心烦,洒淅寒 热,甚则喘咳;若伤于寒传入脾经则体重,洒淅寒热。其充在皮,其荣在毛,以行气温于 皮毛也。若气不荣则皮毛焦,焦则津液去,去则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此毛先死也。
——肺位置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同宰相。但怎么样呢?又要强又焦虑,君王不好惹,百姓不好管,鞠躬尽身先死吧,一了百了。所以现在肺癌死亡人数排世界第一。
宰相(肺)并不是什么事都管,而是要懂管理智慧。
故事:某春,一宰相出游,见众人当街打群架,没管。继续前行,见河边卧一牛,汗水淋漓,停轿前去问讯。下人不满亦不解,认为其不关心百姓。相曰:人性贪嗔,打架常事,村长管管即可。春天牛汗,预示年旱,有可能颗粒无收。
肺为娇脏。五脏之中,肺最为娇嫩、脆弱。因为胎儿在母腹中以脐带与母亲同呼吸、共命运。脐带一断,小儿必须开始自行呼吸,并与天地之气交换,肺音为哭,一声啼哭则意味着小儿自主生命的开始…如若顺产,阴道的挤压对肺部黏液还是个清洗和强壮的过程;如若剖腹产,则小儿的肺部就缺乏最初的锻炼。
再兼自然之寒暑交错,人之肺从小就被百般荼毒。这还没完,小儿一旦肺部感染发热,医药便又开始新一轮的围攻……随着长大,旧药之副作用未除,新仇旧恨、忧伤悲愤又开始作用于肺。如此这般,反复戕害,肺之神明早已昏聩厌倦,自然百病丛生。在皮毛为银屑、湿疹等,在脏器为结核、肿瘤等。
呜呼哀哉,西医把诸多肺病归咎于烟草、空气污染,人们避之而其祸不断;于是又归咎于基因…其实,对于人类而言,凡人之大病必源于自身。比如自身之焦虑忧伤,情志不遂(忧伤肺);比如自身之沉郁败坏的性格与性情;比如自身之困顿而无前途的生活…
要想治愈疾病,必先求其得病之因。“因”找错了,“果”必不了,所以常常“按下葫芦起了瓢”,此病未去,又添新病;“因”找对了,“果”必了了。如果得了病,还没从中觉悟点什么,那这病算是白得了。
中西文化之不同点在于,西人凡事皆外求,中人凡事喜内求。外求则言杀、言抗,世界之大,杀之不尽;内求则重修,重养,世界之大,收于一心。心清净,身体清净;一心清净,宝宙清净。
肺病缘由:(1)忧伤肺,焦虑最伤肺;(2)肺司一身之气肺气不足浑身没劲;(3)肺主皮毛,皮肤症状多与之相关;(4)肺主治节,皮肤症状多发于关节处和虎口(5)冷饮伤肺;(6)空调伤肺;(7)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大便拉不净;(8)乱服药伤肺。
如何养肺:儿时哭喊锻炼肺;大了游泳锻炼肺;心胸大,宽容、心情愉悦最养肺。
咳嗽属于肺病,但哮喘就是肺肾病了,属于“肾不纳气”呼吸窘迫。现在小孩子得这病的特别多,原因有几个:(1)肺寒兼误治,寒上加寒。重用了寒凉药或激素,把病邪引到下面了,伤了肾气。肺为金,肾为水,肺金生肾水,肺金已伤,母病子弱,激素急于调子救母,母没救成还伤了子。(2)冷饮过度及空调。先是肺寒,久之肾寒。(3)现在的小孩普遍缺乏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4)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婚会给孩子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无助而呼吸窘迫。最后一条尤为重要,为父母者不可不慎。
【谈心脏】——精神之光的支持
~~~心在膈上包络下,形如桃属火,内藏神,外主血脉,生一身血液,火能生热而反恶热, 若伤于热为汗则笑,身热而烦,心痛,喜静不宜忧,若忧愁思虑过度则神疲,而心受伤矣。 火能烛照万物,故司神明,有名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此气非虚悬无着,乃心中一点血液湛然朗润以含此气,故其气时有精光发现,即为神明。人之知觉,神主之也,神乃生于 肾之精气而上归于心,惟其阴精内含,阳精外护,心脏之火所以光明朗润而能烛物。盖神 即心火,得肾阴济之而心中湛然,神明出焉,故曰心藏神。心血不足则神烦;心气不足则 神怯;风痰入心则神昏。又主生血,而心窍中数点血液乃血中之最精微,乃生血之源泉, 亦出神之渊海。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火扰其血则懊侬;神不清明则虚烦 不眠、动悸惊惕;水饮克火心亦动悸;血攻心则昏迷、痛欲死;痰入心则癫;火乱心则狂。 与小肠相表里,遗热于小肠则小便赤涩;火不交于肾则神浮梦遗。心之脉上挟咽络舌本, 实火上壅为喉痹;虚火上升则舌强不能言。分部于胸前,火结为结胸、为痞、为火痛。火 不宣发则为胸痹。胃与小肠化的精汁上膈入包络归心,得心火之化则色赤为血。运行之血 赖心收缩的力量。即压入心左下部左心室,正当两乳中间陷中膻中穴,即归总运血管即任 脉上下运行,再分为众运血管,再分为微运血管,再汇合为众迴血管,即暴露的青筋,再 汇合归总回血管至心右中部右心室。迴回之血色紫,再输入肺里去,呼出了碳气,吸收了 氧气,仍归心左中部左心耳为新生之血,又出左心室,周流不息也。又能将血灌于经络之 中为营中之血。心系有二:上者上透包络连肺;下者下络小肠。由此总系分出通各脏腑支 系,由此支系即贯各脏腑,由各脏腑即能灌各脏腑之经道也。又有手少阴心专属之脉,心 之支系连脊骨五椎,是心之腧,脐上六寸巨阕穴,是心之募。若中热,邪传入脾经则体重 烦心、心痛;若中热邪传入肺经则洒淅恶寒而烦心;若中热邪传入肾经则 如下重身热; 若中热邪传入肝经则胁下痛身热。其充在血脉,其荣在面,若心气绝则脉不通,不通则血 不流,不流则色泽去,则面黑如黧,此则血先死也。
——心是君火,是离火,离火之中有“真阴”。在修炼者那里是纯的女———如火焰般美丽的少女。是人体能量的推动力,她惜地燃烧自己,但当她永恒的新郎(肾)一真阳不再护她时,她便坚决而果断地结束自己的使命。
心是离火,其“真阴”是精神的光的坚持;肾是坎水,其“真阳”是爱欲的黑的深渊。
心是姹女,肾是婴儿,二者都有纯粹的一面。从本性上看一个神足,一个精足,一般不容易得病,一旦得病,就是大病因为都是从“欲”上得。《楞严经》:“纯想即飞,纯情即堕。纯想,是心之所能;纯情,是肾之所能。心之欲念是人类精神向上之渴求,肾之欲念是人类肉身之大满足,当欲念太大,肉身神明无法担当时,就是人之大崩溃的根源。
心:一种火的形象,因欲望而烧灼。欲望小则火小,易长寿;欲望大则火盛,易短寿。
好多人都明白“相由心生”,为什么就没人说“病也由心生”呢?!
心,《说文·心部》:人心,土脏,在身之中。象形。段注:土脏者,古文尚书说;火脏者,今文家说。关于心属土还是属火的问题,在汉代是有争议的。因为“心为君主之官”,所以它的五行属性问题可以上升为国家政治问题。
《释名》:心,纤也,以其纤细而无所不包也。
【思】
上为门,下为心。因门在脑,出人者为灵魂;心,指人的感知能力。所思,就是心的感知到头脑的思辨过程。所以思维的根底在于心”的感知。所以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感故我在”。
【思想】
中国人认为思想从心来,所以这些字都从心字旁,而不是从大脑来。我思故我心在。
发出来的都是情,所以都是竖“↑”,比如“悦。偷。快”凡从“心”部的,都想得深,比如“愁、虑、思”。而“慕”和“恭”则多了一个心,意味在“心”之外还要用“心”。
人生在世,不要有傲慢心、冷酷心、怨恨心,但在生命的深处,要时时刻刻有出离心、畏惧心、慈悲心。出离心就是不贪恋、不纠缠、不伪善,和这个世界保持心境上的距离。畏惧心就
是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做,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还有上天呢,还有天意哪。所以,出离心是保持距离,畏惧心是保持底线,慈悲心是保持高度。
由此,心不再仅仅是一个泵,中医讲“心为君,为火”,它的尊严与热情同样是支持生命体存活下去的必要性。它还是爱和勇气的象征,当强大的破坏性因素出现时,心可以通过自身激发出一种活力去抵消或修复这种障碍。
如果“心”放弃或厌倦了这王者之威,那么生命内部自我调整装置就会松懈瓦解,甚至导致身体的毁灭。
古代君王自称孤、寡、不穀,这些词都是百姓所害怕的。因为君王要“尊”,尊乃独尊;百姓要“朴”、要“福”,不敢要“尊”。有尊严的,哪怕是流浪者,也自有非凡气势。
疾病也由心的无明所导致。反之,“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一一外物都由心感知,所以伤心岂止伤“心”,五脏六腑都会乱啊。
《内经·六节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李养心在于(1)心静,不烦不怒不躁;(2)中午小憩,哪怕片刻;(3)多食面食,面,大补心气;(4)养肺,因为火熔金。
《内经》说:忧思伤心。过喜伤心。心血不足,人思维的东西就不着边际,就是空想,而且缺乏行动的能力。心窍不开,则善忘,则断想,则恍惚。
养心有两途:(1)从肉身言,先天保养元气,后天护佑牌胃。胃为生气生血之所,生气郁闷先伤脾胃,后耗元精元气,戒之戒之;暴饮暴食或胡乱减肥也是先伤脾胃再伤元精。(2)从心灵上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荀子则强调“定心”。寡欲在于“知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定心在于正心,大千世界念念相随,善护念,荆棘中。
欲心炽而不遂,久而为劳。凡大病都与情志不遂有关,都是“欲而不得,久而为劳”。呜呼!
西方人认为人类欲望可以推进社会进步,所以鼓励欲望。但中国人认为欲望弊大于利,强调约束欲望,因而把克制欲望放在人生修为的首位。他认为欲望人人都有,但人不能被欲望奴役。而且,克制欲望比纵欲需要人更大的能量。如此这般,中国人就这样骄傲地生存在痛苦中。
人之一生,有诸多欲一一—有物欲,有认知欲,有被肯定欲,有长生欲,有爱欲、性欲、占有欲……凡欲念,都苦,要么身痛,要么心痛。挣扎的人,要么醉酒,要么放歌;解脱的人,从索要变给予,从忧苦变悲悯,从人变神。
曰: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曰:痛苦源于欲望的永无止歇。痛苦有多深,那幸福的窒息就有多要命。
【醫谈脾脏】———呼风唤雨环顾四方
~~~脾在胃下,如牛舌,属土,内藏意,外主肌肉,润能生湿而反恶湿。若伤劳倦为泣则 歌,体重节痛恶食。喜润不宜偏,偏则饮食不节伤其气,起居无常劳其形,则脾受伤矣。 脾居中央,中央是阴阳水火相争则生湿,生湿则生土,生土则生甘,生甘则生脾。脾居胃 下,其中有膜一条,其中有管与胃相连,其质凝血而成。有血管回血聚于脾中极多,血是 心火所生,火生土,故脾统血极多。食入胃则脾拥动热气以化之。脾上生甜肉一条,即胰 子也,能化油。胰子外裹膏油能化水。脾内膏油透出于外则生肌肉。胃是脾之腑也。脾主 化谷,胃主纳谷,胃为阳,脾为阴,若纳谷少者是胃阳虚,宜燥之;若纳谷多而不化者是 脾阴虚,如膈食,粪如羊屎即是脾阴虚,无濡润之气,故燥结不化,宜滋之。脾生连网之 上,脾气足则内生膏油,透出于外则生肥肉;脾血足则又从连网中凝结而生瘦肉。脾阳虚 则肉浮;脾阴虚则肉消。心火生脾土,故意藏于脾又主运用能思虑也。阳虚则思虑多少; 阴虚则记忆多忘。盖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 脾气不布则胃燥而不能食,食少而不能化,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故病膈食、大便难、 口燥唇焦。不能生血,血虚火旺,发热盗汗。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痰饮泄泻、肿胀腹 痛作焉。湿气挟热则发黄发痢、腹痛壮热、手足不仁、小水赤涩。居于中洲,主灌四旁, 外合肌肉,邪在肌肉则手足蒸热、汗出,或肌肉不仁。其体阴而其用阳,不得命门之火以 生土,则土寒而不化,食少虚羸。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也。 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血虚津少 则则肺不得润养,为土不生金,土之生金全在津液以滋之。脊骨土椎是脾之俞,脐上二寸 旁开六寸章门穴是脾之募。若伤劳倦传入肺经则洒淅寒热体重;若伤劳倦传入肾经则足胫 寒而体重;若伤劳倦传入肝经则胁下痛痛体重;若伤劳倦传入心经则身热体重、嗜卧、四 肢不收。其充在肌,其荣在唇。其窍在口,若脾气绝则脉不荣于唇,不荣则肌肉不滑泽, 不滑泽则肉满,肉满则唇反,此则肉先死也。
——脾像更年期后的老婆子,能呼风唤雨,环顾四方;又像小丫鬟,忙上忙下,一旦病了,身体这个宅门就会蛛网乱生,水湿泛滥了。脾
脾神为“意”,所谓“心猿意马”之“意马”就是指脾神之“意”,犹如马之健运,传递,枢转,而完成生命的从无到有。牌为后天之本,其德为土,有脾有土才能感应而生万物,心、肝、肺、肾都要通过脾来完成,犹如先天之数一、二、三、四、五加五,五为土,指脾的功能,有脾的运化,才能有后天之数,才成为后天之数六、七、八、九、十。因此,脾在生命,又为先天。故,中医讲生命的书叫作《黄帝内经》,黄帝为中央之神,也是土德;道教经典叫《黄庭经》,黄庭是生命之中央,生命就在这高贵的明堂处运化而生。 丹道医学称脾为“黄婆”,她主持的地盘为“黄庭”,若这庭上的女君王忧思难忘,苦寻真意不得,故百病丛生。中医把她唤作“谏议之官”,犹如现在的监察机构,周围的事没她不知道的。 营养物质吃多了,有阳气运化就成“精”;精多了,阴气不足则不能“藏”;阳气不足,不能及时运化就成“湿”,如沼泽,无太阳照射升腾,则久而凝聚而成“痰”。 中国人为什么说人易怒为“脾气大”? 一般都说“肝主怒”,故易怒当为肝火旺。但肝脾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德不好,自然长不出良木,脾土不好,运化能力差,精就无法正常疏布,这是一。再者,土克水,脾土对肾精也有影响,肾精不足则不能涵养肝木。故肝火旺。中国文化就是弯弯绕,什么都有前两步后两步,什么都有个因果。所以,脾气不好才是肝火旺的根底。 人在痛苦时为什么喊“天哪”! 曰:疼叫妈,苦叫天。因为脾主肌肉,人是妈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肉体之痛叫妈;心灵之痛源于对命运的怨怼和天意的不公,所以心苦喊天。世间万般苦,何时是尽头?【醫谈肝脏】———支撑生命的理性的主干
~~~肝在心下胃后四叶,前两叶大,属木,胆寄其间为相火,木生火也。内藏魂,外主筋, 木能生风而反恶风,若中于风为泪则呼,胁痛,喜平不宜怒,怒则气逆而上,则血不顺行 壅积心胃而不归养肝,甚则呕血,则肝受伤矣。又主藏血,血生于心中下行胞中是为血海, 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主藏血所藏之 故,则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 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诸症作焉。怒太甚则狂,火太甚则颊肿面青,目赤头痛。 木火克土,则口燥泄痢,饥不能食。若木挟水邪上攻脾经,则痰饮、泄泻、呕吐、头痛。 盖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疏泄,水谷乃化。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 则渗泄中满。肝之清阳即魂气也,究魂之根则生于坎水之一阳;推魂之用则发为乾金之元 气,不藏于肺而藏于肝者,阳潜于阴也。不藏于肾而藏于肝者,阴出之也。昼则魂游于目 而为视,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魂不安者梦多;魂不强者虚怯。肝为厥阴,胆火居之,是 阴尽阳生,阴中含阳,阳气发动,谋虑出焉。肝气横为狂乱;肝气虚为惧怯。肝之阳藏于 阴,故主谋,胆之阳出于阴,故主断。肝与胆相表里,肝病及胆亦能吐酸、呕苦、耳聋、 目眩。肝上与心连管是其支系也,循腔子一片遮尽,是为膈膜,上行者连心包络,下行者 前连腹中通膜,后连肾系,为肝之根,通身之膜内连外裹包肉生筋,皆从肝系而发。而其 总系则由肝上至脊骨九椎旁五寸为肝之俞,乳旁下各寸五期门穴是肝之募。若中风邪传入 心经,则身热、胁下满痛;若中风邪传入脾经,则体重、胁下满痛;若中风邪传入肺经, 则洒淅寒热、胁下满痛;若中风邪传入肾经,则泻如下重、胁下满痛。其冲在筋,其荣在 爪。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若肝气绝则脉不荣,筋无所养,即筋缩急,缩急即引卵 与舌,即舌卷囊缩,此则筋先死也。
——肝字从“干”,犹如树干,是支撑生命的理性的主干。其枝权是手爪,肝气足,则手爪坚韧灵活。肝,犹如盆景里的树,必须盘旋而上。因为生气,就有树瘤;因为代谢不掉人类那么多的贪婪和愤怒,就只好生癌。
肝藏血,是人体养分的储藏室,也是愤怒和毒素的过滤器。看看我们有多少情绪毒素吧:怨恨、憎恶、挫败感、嫉妒、贪婪、患得患失……我们把它们积累在血脉里,让肝脏不堪重负。而更多的时候,我们靠吃垃圾食物、毒品、药品、酒精等等来遮蔽和释放自我,让另一种“瘾”来遮盖我们脆弱的内心,使得“肝”这个落难的将军死在自己厚厚的盔甲里…… 两种情绪会伤肝一生气、郁闷。郁闷比生气更糟,因为压抑生机。肝病原因:①怒伤肝(长期的憋闷最压抑生机)。②喝酒(酒是用来怡性的、品味的,微醺最好。而现在的人用来应酬和逃避现实,滥饮无度)。③熬夜(人卧则血归于肝,长期晚睡则使得肝得不到修复)。④惊吓(肝主惊)。⑤纵欲(肝主筋)。⑥滥用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增加了肝代谢的负担)。
劝人不生气没用。①活明白,知道生气没用,生气要能解决问题你就生。②喜怒不留于意,夫妻闹别扭通常没道理可讲,气了白气。③止怒莫若诗,尽量诗意幽默地活着。④去忧莫若乐,生活就像音乐,高低起伏,时间会改变一切。⑤别逞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先爱好自己,有余力再去爱别人。
丹道医学认为肝为“木母”,肺为“金公”。二者如同夫妻居家,则木母为主妇,要主持家务,且厚德载物;金公为夫,在外为大丈夫,在家是沉着的定盘星。从身体上论,肝肺是生命稳定及延续之主持,用阴阳之气的升降养育姹女和婴儿,阴阳失掉和谐,则生命会生出疾病,心肾就不得安宁。 所以传统医学治病用肝肺之升降。从某种意义上说,心肾为体,如如不动、保持天真为妙;肝肺为用,升降开合最妙。而能轮转肝肺的,就是中土之黄婆——脾。 这种譬喻多么有趣,身体如家,有黄婆(脾),有夫妇(肝肺),有儿女(心肾),黄婆主协调夫妇之和谐、儿女之快乐,所以为生命的大主持。所以中国的生命之书要么是《黄帝内经》要么是《黄庭经》。【醫谈肾脏】———生命的根基
~~~肾在脊骨十四椎两枚,左右各寸五,如经寸半蚕豆。属水,内藏志,外主骨。水能生 湿而反恶湿。若中于湿为唾则呻,泻如下重,足胫寒而逆,喜固不宜湿,湿则能胜肾。若 季夏肾衰,久坐湿地,则湿易入,再强力入房则汗出,汗出则玄府不固,水从玄府而入, 则肾受伤矣。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 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别名之曰命火。肾水充足则火之藏于水中者,韬光匿采, 龙雷不升,。是以气足而鼻息细微,若水虚则火不归元,喘促虚痨,诸症并作。咽痛声哑, 心肾不交,遗精失血,肿满咳逆,痰喘盗汗。如阳气不足者,则水泛为痰,凌心冲肺,发 为水肿。腹痛奔豚,下利厥冷,亡阳大汗,元气暴脱。肾又为先天,主藏精气,女子主天 癸化经,男子主天癸化精,水足则精血多,水虚则精血竭。又主骨生髓,髓生骨,骨痿皆 属肾虚。受风风入烧髓骨所致。上交于心则水火既济,不交则火愈亢。位在腰,主腰痛。 开窍于耳,故虚则耳鸣耳聋。瞳人属肾,虚则神水散缩,或发内障。虚阳上泛为咽痛颊赤。 阴虚阳虚俱有不能化水,则小便全为不利。心主所之谓之志,神生于精,志生于心,亦心 肾交济之义。按志专意而不移也。志本心之作用而藏于肾中者,阳藏于阴中也。肾生精为 五脏之本,精生髓为百骸之主。精髓充足则伎巧出焉,志之用也。按志即古识字,记也, 万物所以不忘记在何处?则在肾经。肾外有黄膜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 骨,上脊髓至脑中,肾在十四椎两边,中有膜连即命门也,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 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命门两边旁开寸五是肾之腧,在季胁根挟 脊处是肾之募。若中于湿传入肝经,则胁痛足胫寒而逆;若中于湿传入心经,则汗不止,身热,小腹痛,足胫寒而逆;若中于湿传入脾经,则体重足胫寒而逆;若中于湿传入肺经, 则寒热足胫寒而逆。其充在骨,其荣在须。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若肾气绝 则骨枯,骨髓不温,则肉不着骨,骨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不润 泽,此骨先死也。
——最下最重要,是生命的根基。与生命深处的惶恐及忧虑相关每时每刻它都在面临抉择:是坦然面对还是落荒而逃?是爱意浓法还是万事皆空?是努力向上还是任凭堕落?…人,就这样在最深处折磨着自己,但要想成就一个新我,也是从这里开始。
肾的本性是收藏,收藏的东西叫“肾精”,“肾精”是无为的,需要时它就给你,不需要时它就藏着。其性寒、贪,但其中又有真阳。真阳鼓动则可以“炼精化气”,熏养生命光华。 所谓“藏”,是指“肾”有点傻乎乎的,只要有东西,它就先“啪”的一声地收下,尤喜欢阴寒的药物,比如地黄。收这类东西多了,阳气不足又化不开,久而久之就形成寒邪,一旦风吹草动,比如行房啦,生气啦,一下子就虚脱了,汗出如油,中医称之为“久服地黄暴脱症”。现代人如何养肾,解除压力和焦虑一压力最影响脑垂体,下面的事归上面管,把上面解决了,下面就舒服。少吃滋补药———现代人不缺营养,缺的是消化吸收能力,滋补药大多寒凉,没有消化吸收能力,就更消耗元气。寡欲不是无欲,而是尽量降低欲望。女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自己的;钱,只有花掉的才是自己的。
人身之真阳,要常有余,有余就是精气足,好比人有储蓄;人身之真阴,要常不足,经气常不足,譬如工资,常不足,才有不断摄取的欲望。 凡使你舒服的,必调肾精,比如纵欲、毒品等等,这些属于重调肾精法。但来此一世,人又必然追求享乐,追求舒服,所以,好办法是微调肾精,就是别过度,小美着、慢生活。会用还得会养。所谓“养”,就是自在,就是简单。五色令人目盲那就单色;五味令人口爽,那就少味,一切都纯纯粹粹的好。道德就是考虑长远。养生也是考虑长远。总之,把人做好了就是养生。德依道,生依养。
【谈心包脏】———喜欢的发源地
~~~心包络在膻中央,故称膻中,即胸下膈膜一层,后着脊骨九椎,左右连肋骨尽处,前 连胸之鸠尾,膻之下层通腹中,膻之上层为胸内之薄膜。究膻之根与肝总系通脊九椎者, 相连而下,乃连及肾系,是三焦所发出而布于膈也。究膻之用只是以浊气,不使上熏心肺 一大膜耳。不能代心宣化,气之根在丹田,即网油,夹室由网油走脐旁,上升膈膜是为膻。 由胸膈循腔子上连肺系,气之出路即由此通于肺管,故凡咳嗽即胸前痹滞,皆膻膈间气不 得利也。包络起于胸中,即胸内油膜,而归并于心包,即心之上半面周围夹裹之膜。下膈 络三焦,三焦根于肾系即命门也。命门为相火之源,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 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命门司相火包络,与三焦与膜相连,故三焦出于 命门,属相火包络连于三焦,亦相火也。包络又连心系,又能代心之君火宣化,其血以血 济火,则和而不烈。火不宣则心过忧,火太盛则心过喜,故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 焉。
《释名》解释心包为“包者,为心之外围”。心包,是我们欢喜的发源地。如果说“心”是君主,那么“心包”就是“心”的表情。如果说“心”是尊严,那么“心包”就是“心”孩子气的那一面。如果“心”是整饬的房屋,“心包”就是芬芳的庭院,它必须舒畅、欢喜、宽敞,一旦被憋,它就会颤抖、慌乱、畏缩。如果心阳不振,它也会变得湿漉漉的,耷拉着脸,高兴不起来了。
【生老病死】 生是无明苦,老是无奈苦,病是锥心苦,死是游离苦,由此,快乐成了一种奢侈,欢喜成了一种难得。但人活着,就要顽固地、坚强地“离苦得乐”。 如何得到快乐?先要明白快乐也是分层次的一饿时得到食物是快乐;冷时得到衣服是快乐;小朋友得到糖是快乐;过节时有朋友在身边是快乐;下雨时在昏暗中读诗是快乐;雪天有朋友来访是快乐;花开时是树的快乐但最大的快乐是浪子回头,是幡然悔悟,是勘破无明和黑暗,是对生命根本的觉悟……那一瞬间,肉身血脉如蜜膏,如醍醐,融入大美,融入宇宙。 快乐可以通经脉,快乐可以把你的生物场扩大,快乐可以治愈忧伤,快乐可以延长寿命,快乐可以让你的脸上有喜乐纹,快乐可以祛除你的蝴蝶斑,快乐还可以使你变傻,变得大度、包容,也可以使你在喜乐的修行中加快步伐……心包与三焦相表里,三焦水道通利,则心包没病。所以《伤寒论》中有“苓桂术甘汤”一方。
【醫谈三焦腑】———五脏六腑连缀之网膜
~~~三焦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连之油膜也。饮水入胃,即渗出走连网而下,以渗入膀胱也。 网油中有水铃铛正是水过其处,而未入膀胱也。两肾中一条油膜乃命门,即三焦之源,上 连肝气胆气及胸膈,而上入心为包络,下连小肠大肠,前连膀胱,下为夹室即气海,循腔 子为肉皮,透肉出外为包裹周身之白膜,即腠理。皆是三焦上停名胸,在膈上心肺包络, 居之。心与包络后著脊处,油膜中通肝肾肺,有薄衣连及胸内前面之膜,为肺,通中下二 焦之路。肺系下连包络,后著脊,前连胸膈,此即上焦也。中停者肝,半在膈上,半在膈 下胃管附肺管,后边下膈,横曲如袋,胃后边为肝胆,胃下边为大肠小肠,皆在连网油膜 之上,此即中焦也。下停者为脐下,前胞室,中膀胱,后直肠,皆在连网油膜之下,此即 下焦也。通身之膜,皆是三焦腹内通膜,一丽腹内,一包脏腑,一成筋膜以束脏腑。被全 包者即肝胃脾小肠全体大肠,横回直肠上截,子宫蛋核,不全包者即大肠头小肠头,上下 回直肠下阴道膀胱,如左右肾,此被遮过,专包一脏曰包膜;兼包两脏曰连膜;折叠成筋 以束脏腑曰筋膜。三焦秉肾间动气以资始,籍胃中谷气以资生。上焦如雾主纳;中焦如沤 主化;下焦如渎主出。雾不利为喘满;沤不利为留饮;渎不利为肿胀。三焦为决渎之官, 上焦连心肺,中焦连脾胃。上中二焦多兼心肺脾胃之症。尚非三焦专主责任,惟下焦当膀 胱上口为水入膀胱之路,此处不利则水溢于上,达于外而发水肿矣。下焦属肝肾,又肺居 高能御下,主通调水道,非开利肺气不能治下焦也。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以其油膜从膻 膈而上入为包络也,三焦根于肾系,故三焦与命门同司相火,以其油膜相连也。三焦经脉 贯肘,故肘上消灼清冷渊穴,种牛痘以其能发出肾中之毒也。三焦气行腠理,故有寒热之 症。命门相火布于三焦,火化而上行为气。火衰则元气虚;火逆则元气损;火化而下行为 溺;水溢则肿;结则淋。连肝胆之气,故多挟木火。与肾心包相通,故原委多在两处。与 膀胱一阴一阳皆属肾之腑,上焦气虚,水溢高原;中焦气虚,水停中脘;下焦气虚,水蓄膀胱。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则为胀矣。下焦少阳经气 当相火之化,相火有其经无其腑,脏游行于五者之间,故曰少阳为游部,其经脉上布膻中 络心包,下出委阳络膀胱。岂非上佐天施,下佐地生,与包络相表里,以行乎诸经,故肾 经受邪则下焦之火气郁矣。郁则水精不得下布,而水聚矣。火郁之久必发,则与冲脉属火 者全逆而上。冲为十二经之海,其上者出 ,渗诸阳,灌诸经,其下者并足少阳,渗三 阴,灌诸络,由是水从火溢,上积于肺而为喘呼不得。外散于阴络而为腑肿,。随五脏之 虚者入而聚之则为五脏之胀。皆相火泛溢其水而生病者也。非相火则水不溢而止为精水, 故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浮肿,皆属于火。传而为水,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均司相 火,十三椎旁寸五是三焦腧,脐下二寸石门穴是三焦募。
———三焦主水道,如地下密密的小沟渠,肝为风木,地下水畅通丰厚,肝木就得其养,否则就虚火上腾。
焦,上为“隹”,下为“火”,乃小火烤炙小鸟之象。故三焦为少阳,身体温曛才可以长寿。三焦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指的是五脏六腑连缀之网膜,以其运化速度及状态而一分为三:上焦如雾,雾乃精之气化,精粹,且云化快速;中焦如沤,如沼泽,水土各半,运化中速;下焦如读,如委曲之沟渠,运化最慢,易堵。其三者的联系是:中焦是上焦的根,下焦是中焦的根,上焦的快速运化的精华又返还给下焦。如此,便是人体之气机。其中“中焦”便是要害,是人体气血的来源所在。 以上为传化之府。另外,关于人体之“府”,《黄帝内经》还有以下两种说法:一个是“奇恒之府”,另一个是《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的【五脏之府】中医之“五脏”非西医之实体、血肉的五脏。比如中医谈到“肝”时,一定会涉及“胆”,涉及眼睛、“筋、“减血”、指甲手的灵活性等许多概念,还会涉及“春”“木”“魂”“怒”“酸”“臊”等在西医看来毫无关联的东西。你说这是中医的整体观也好说是中医的意象思维也好,总之,它就是这么特立独行,而又妙不可言。这就像西方人界定一棵树时爱说它是什么科,而我们描述一棵树时会说它婀娜如少女,沧桑如老翁…有网友说:西医是医,中医岂止是医,那道醫(上醫)呢?
所谓“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又非西医所言心肝脾肺肾也。其特性是: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一收藏人体精华而不随意泄泻、耗散,虽充盈、圆满而不能僵硬、被憋。【五脏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夫五脏者,身之强也。”———五脏,是身体强大的内在基础。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头,是精最足而又神明昌明之地,如果头仰眼翻,是精神将被夺走的象。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人体后背,是五脏的府邸,如果背偻肩膀下坠不灵活,是五脏大亏的表象。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一腰部,是肾强大运行的府邸,如果腰部不能摇转,是肾脏即将完蛋的象。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膝盖这些大关节处,是“筋”的能力表现的府邸,如果腰膝酸软,不能屈伸,行动不能昂首挺胸,是周身“筋”的功能出了大问题。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周身骨节是人体精髓表现的地方,如果不能站立,行走时身体虚弱战栗,是骨髓将绝之象。 总之,五脏“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五脏得“精”多且运化能力强,则生机勃勃;如果精亏血少,运化无力,则死气沉沉。【奇恒之府】 关于“府”,中医还有“奇恒之府”的说法。《素问·五脏别论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一一奇,奇特也;恒,恒久也。“府”的特性是“实而不能满”,即,此处“精”要足,而又不能僵化、不运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者是人体生命持续强大的根本,能藏精而最好保持不过度耗散。【醫谈胃腑】———水谷之海,六腑之源
~~~胃之大房在膈下脾上,前连胸膈筋,后连肝膈筋小肠油膜,上连胃下即中焦也。在前 头上边有管通中焦,若劳力则蒸发水气,由胃出,从中焦长气力达皮毛为汗。若不劳力, 则水从中焦达下焦,入于膀胱,此窍主行水之馀沥也,胃在前头上边即上膻膈之上,脐上 七寸鸠尾穴是膻前界,胃自此上膈即向后弯至肺下边,后头即直上附肺管,后至咽。此窍 主纳水谷也。在胃大房后头下边即连肝在膈下的前两大叶中间筋膜。胃连此处有管走肝内 界膜至膈,循肝支系后通脊骨九椎肝腧,上连心系管是其总系。由九椎上至三椎肺腧,向 前循肺支系至肺上总系。根处入肺内界,下透包络归心。此窍以布精汁入心化血也。胃下 即脾,以膜相连,脾外裹膏油,在胃正下,上膏油膜中有管相通,此窍以消磨腐熟水谷也。 在肝后右小叶后头表面生苦胆一枚,内贮苦汁,末端小口向前亦连胃后下边,连肝膜处, 在脾后半段膏油之上生甜肉一条,内贮甜汁,,末端小头向后亦至胃,连肝膜处。苦汁、 甜汁皆由此处膜丝微管入胃,以化谷食。又赖肾阴之水至胞中,循任脉亦至连肝膜处,从 膜丝微管入胃,濡润谷食。胃从后头下边连肝膜处即直下至肝前边下头即脐上二寸下脘穴, 即小肠上口胃下口也。在胃化的精汁不净,再归小肠化之。此窍主化谷之糟粕也。胆之苦 汁、脾之甜汁即循小肠油膜丝管渗入小肠再化之。小肠全体皆是鸡冠油膜化的精汁,即从 小肠外油膜丝管即贯于心络小肠膜管之中,上行归总管,入心化血。脐上一寸水分穴即小 肠下口,大肠上口。精汁即化净了。渣滓归于大肠。胃者,脾之腑也,胃属阳主纳谷,纳 谷少者是胃阳虚;脾属阴主化谷,纳谷多而不化者是脾阴虚。如膈食、粪如羊矢即脾阴虚 无濡润之气,故燥结不化也。胃火不足则不思食,食入不化良久仍然吐出,水停胸膈、寒 客胃中亦皆呕吐不止。胃火炎上则不能食,若拒隔不纳,食入即吐,津液枯竭则成膈食也。 火甚则结硬,胃家实则谵语。十二椎旁是胃之腧,脐上四寸中脘穴是胃之募。
—— 胃,谷府也。为脾之府第。如仓,如军需后备之粮草。但粮草只有被吃下并转化成“精血”时,才能对生命有意义。故为太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人于胃,五脏六腑皆气于胃。这一进一出,可谓天翻地覆,天地之果实、种子进去了,化成了气血能量又再造了你。所以要好好养胃啊———①忌生气(生气则气凝,胃寒)。②忌食杂(食杂气乱)。③食不语(语则气结)。④进食慢(快则气噎)。
“胃”字上“田”下“肉”,田,撒下种子就发芽,所以是人体气血之来源。胃,是人的第二张脸吧,比如当别人指责你时,你可能脸面上保持着谦和的笑容,但胃部早已抽搐、挛缩。所以,胃,不仅仅收纳着食物,也收纳着情爱与愤怒。《素问·五脏别论篇》: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人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胃病跟以下几种情形有关:①吃饭太快,或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慢慢咀嚼不仅对胃好,还美容。②生气郁闷,情绪低落。夫妻间的冷战最伤胃。③冷饮。暑湿天阳气在体表,内里虚寒,冷饮最是大忌。④暴饮暴食。⑤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⑥欲望与现实不符时,会反酸上逆。现在脾胃不舒服的人比较多。思伤脾,生气郁闷伤胃(肝木克脾土),理想与现实不符时,胃酸上逆,所以,养护脾胃在于少思、少郁闷,不争强。如果多思、多郁、多争强能解决问题,你就争你就思;如果不能,就歇着,让伟大的时间化解一切! 胃为肾之关。一关,主出人。胃,多气多血,为阳明以温熏为主,寒则气滞血凝,冷饮会致胃寒,生气郁闷会致胃寒,胃寒则肾寒,故养肾不在于吃补药,而在于先养胃。胃和则肾水滋润,真阳疏布。今人不懂守关卡之妙,而一味求滋补,而不知滋补大多寒凉,先伤胃,破关后,长驱而扰肾,悲夫! 现代人如何养胃:少生气(心胸最养胃,快乐最养胃)。少吃药(消炎药等最易造成肺寒、胃寒、肾寒)。别冷饮(现在白水都不安全了,况乎牟利之饮料?)。多喝粥(滑、淡最养胃)。 如胃寒,但身体尚可,能逼出胃火去破寒,则“消谷善饥”,仓廪易空,人则喜吃零食。如胃中寒,而又无火,人则胀满,因寒而不能消化食物,故肚子胀满。现在前者多年轻人,且在脸部胃经循行处(脸颊、额头)多痤疮;后者多中年人,脸色沉暗。【论食欲】 华夏族群用词很有趣,食欲———肯定了食物与欲念的关联,食欲不单是饥饱的问题,它有时源于我们深层欲念或无意识的空虚,有的人吃的是寂寞,有的人吃的是孤独……这时的“饱”也不是满足的“饱”,而是深深的自怜自艾和占有了某物的安全感。而有的人没有食欲,并不仅仅是胃寒导致的脾胃水谷不化,而是源于对现实的厌恶和恶心。 华夏儿女吃饭三境界:①吃饱了。只为果腹,只求饱,无暇于味。长期如此,人会木讷。②吃好了。吃到身体该吃的东西,有滋有味,比如辛辣宣了胃,甜蜜润了肠。③吃美了。吃出了精神享受,吃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对心爱的人的回忆,吃出感动。虽偶尔为之,也会沉淀出身体记忆,只要一想,就心中小美。【醫谈膀胱腑】———畅快淋漓纾解自我
~~~膀胱为肾之腑。肾为水脏,膀胱为水之腑。水入于胃,散走膜膈。水入膜膈,走肝膈 入肾系,肾主沥溺,溺由肾系下走连网油膜中入膀胱,溺出膀胱则三焦主之。而膀胱所主 则在生津液。肾中之阳蒸动膀胱之水,水中之气上升则为津液。气着于物,仍化为水,气 出皮毛为汗,气出口为唾,气出鼻为涕,游溢脏腑内外则统名津液。实由肾阳蒸于下,膀 胱之水化气上行,故膀胱为肾生津液之腑也。膀胱与连网相接处即是入水道,丹田在膀胱 后,肾阳入丹田蒸水则化气上行,膀胱如釜中蓄水,丹田如灶里添薪,膀胱下口曲而斜上, 以接阴茎,溺能射出者则又赖肺气注射之力也。夫膀胱者,藏水也,三焦者,出水也。故 治小便不利灸法但取三焦穴,不取膀胱穴。按小便不通有热有湿,有气结于下,如不因肺 燥,但膀胱有热则胁膀胱,黄柏、黄芩泻膀胱也。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则清金可也,车前、 茯苓清肺也。如因脾湿不运而清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则当燥脾健胃苍术、白术燥脾健胃 也。又有气虚、血虚、实热、痰闭,皆宜吐之以升其气,气升则水自降。气虚用参、术、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就参芪药中调理。血虚用四物汤,先服后吐或就芎归汤探吐之。痰 多二陈汤,先服后吐或加香附、木通。实热当利或八正散,盖大便动则小便自通矣。以吐 法取其气化而已。盖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 焉;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 化则能出焉。三焦之气,一有不化则不得如决渎而出,岂独下焦膀胱气塞也。譬如滴水之 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以有通,必上窍开而下窍始出也。十九椎下是膀胱俞,脐下四寸中极 穴是膀胱募。
膀胱--- 如果仅仅是居于人体的下方,并受纳水液,那么它的意义就被大大地打了折扣。其中之“液”,要阳气的气化才能喷薄欲出所以,能畅快淋漓地纾解自我,不仅会带来你对自我的强烈认同,还会高扬你生命的旗帜。
瀕临死亡的人为什么会大小便失禁?一是阳气太虚,收摄不住;二是失控的除了身体,还有心灵。其实,生命对这个肉身已经自暴自弃。【醫谈胆腑】———威猛刚烈之官
~~~胆在肝右小叶后头表面上,大头向后,小头向前,内贮苦汁。肝属木,胆属火,胆汁 为肝所化,是木生火也。胆汁由小头向前输出至胃,后连肝膜处,由微丝膜管渗入胃中化 食,又时时由微丝膜管渗入小肠化糟粕。胆汁化物是木能疏土也。肝寒则胆汁不能化物; 肝热则胆汁化物太过而发中消。又称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汁多则火旺,其人不惧;太 过者横暴;不及者每存惧怯。胆气不刚不柔则得乎中正,临事自有决断,为肝之腑。肝之 阳藏于阴,故主谋;胆之阳出于阴,故主断。胆前小头有口,胆汁循油膜入胃则饮食之物 得之乃化,是中焦之精气全赖于胆,故称中精之腑。十椎是胆之俞,腋下三寸又前一寸辄 筋穴是胆之募。
——连肝之府也。肝与胆,一脏一腑,行夫妻之道。肝主仁,仁者有不忍之心,光有不忍之心不行,犹如项羽的妇人之仁,最终难免败事。肝之仁一定要借胆以决断,胆,称为中正之官。守中正、威猛、刚烈,则难免无情;做人,不忍之心加中正无情之火方为盖世英雄。
道醫之“胆”,不仅仅是“胆囊”,还包括胆经、人体两胁、决断力等等。常言所说“胆小”“胆怯”等等,无非是说“胆”的决断能力不能正常发挥。凡胆小谨慎者,必善思维,自保意识强。胆汁分泌不足,人体脂肪则无法被充分吸收,人则反胃、烦躁。情绪压抑过久,人由最初的恼怒而变为懦弱痛苦,就会患胆囊方面的疾病。【肝胆相照】 肝属木,胆属霹雳火(少阳),二者相连才成木火通明之象。胆为“中正之官”,犹如肝“魂”之副官,有中正,则神魂不散能守其仁者之心;肝“魂”强大、胆中正,二者相连,人则勇猛而仁爱。肝魂如飘忽在外,则是“魂不守舍”,胆受其牵连,而失其中正,这时人就懦弱犹疑。【胆战心惊】 胆为少阳,心为少阴。少阴少阳虽说少年气盛,但毕竟无法比老阴老阳沉稳老辣,难免不东张西望、闻声色变。好比人作恶,总是胆突突、心颤颤,久之必影响身体。所以,中国养生学的实质在于做人。把人做好了,心有威仪尊严,胆气守中正凛然正气,自然邪不可干。【醫谈小肠腑】———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
~~~小肠心之腑也。小肠上口即接胃后,以下至肝前两大叶下头尽处,即小肠下口也。谓 之幽门,即脐上二寸下脘穴,小肠自此迴四匝至右跨即脐上一寸水分穴,即小肠下口大肠 上口谓之阑门,至此精汁化净,水液渗于油膜入膀胱,渣滓即下归大肠。小肠全体生连油 膜,上循肝膈,透入胸中而为心包络。心与小肠交通处全从包络透出,下膈达于油膜与小 肠通。小肠受盛五谷,使化精汁,上奉于心化血。附小肠之油膜连于胃下即中焦也。属之 于脾。小肠又是心之腑,相通则从油膜之中丝管上膈,透包络入心。心遗热于小肠则化物 不出,为痢为淋;脾阴不足则不能受盛,为结食、便结;三焦相火不足则不能蒸化水谷, 则为溏泄。小肠主火,火虚为飧泄;火甚为血痢。心火不宣则小肠糟粕不化,是为飧泄; 心火太甚则热移小肠,油膜中为热所蒸,饮水从油膜中过则被蒸为黄赤色即为淋症;若痢 症糟粕不化,垢腻脓血全是心移热于小肠之病。小肠外油膜中皆有微丝膜管。胆之苦汁、 脾之甜汁皆从丝管注入小肠化物,而物所化之精汁即从小肠外膜丝微管渗出,循心下络小 肠。总系上膈透包络入心化血,运行各脏,故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十八椎下 是小肠俞,脐下三寸关元穴是小肠募。
——小肠,心之府。就是说它是“君主之官”的府邸。“心”主礼,有两府:一为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礼”要传道教化;一为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指“礼”要总结精华,布施万物。二者都是由“心”之“炎上”的特性决定的,“炎”是指人性的光芒,“上”是指心能的运动方向。
西医看来,担任体内最大的免疫系统就是肠道(小肠)。它主吸收,同时主布施营养。所以肠道健康,是维系人体健康的关键。而免疫力差的一个标志就是各种过敏症状。孩童如果总是服用抗生素,就会导致肠内菌群破坏,患过敏症的概率就高。 所以说,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①劳苦焦虑,心情不好,上面伤心、伤肺,下面伤大肠小肠。②寒凉。③过度杂食。④空调。⑤药物。提升免疫力就是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好心情,少寒凉,饮食清淡,有节制;尽少用空调,多户外运动,少吃药,或不吃药。【醫谈大肠腑】———运输快乐与忧伤
~~~大肠为肺之腑,主变化,为传导之官,分三迴,大肠上口在右跨脐上一寸水分穴,即 接小肠。下口谓之阑门,由右腹上行为上迴,横绕过胃下至左畔为横迴,由左腹下行为下 迴,至左跨乃转为直肠。直肠下通肛门。小肠上口与胃下口接为幽门。小肠全体皆与油膜 相连。脾之甜汁、胆之苦汁皆从油膜中入小肠。小肠精汁化净,即从油膜中渗出上膈归心 化血。所剩糟粕而出小肠。其所以能出之,故赖大肠为之传导,而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 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是以理大便必须调肺气,肺气逆则调大肠。大肠全体 生网油,上连肺系,由膜油之中与肺通,下连膀胱,由油膜之中与膀胱通。大肠主燥,燥 虚则溏泄;燥甚则秘结。十六椎下是大肠俞,脐旁二寸天枢穴是大肠募。
——肠,畅也。承载并运输着人体的“垃圾”,也承载并运输着人的快乐与忧伤。当事物失控或生活出现混乱时,大肠及其连带系统会出现问题;当过度紧张和遭遇恐吓时,大小肠及其连带系统会出更大的问题。
【便秘】 这个词很有意味。便,我们最常用的是“方便”,其实应该有愉悦的感受才是,可当它和“秘”绑一块后,问题就出现了一秘,是“严守”,于是,愉悦变成了屈辱。当人生中的垃圾、毒素、废弃物等等坚守着你而不肯离去时,你先是屈辱,然后是愤怒,但最后是绝望,因为就这么“屁大”的事,你完全不能解决!醫把便秘分阳虚、阴虚两种,不可一切以火旺论,即便是“火”,也要看是“实火”还是“虚火”。阳明胃实火者,有狂妄谵语,口臭气粗之症,宜服用大小承气汤。现在市面上用的麻仁丸,只可稍解阴虚便秘,而阳虚便秘,宜用回阳救逆之药,或玄灸关元穴等,疗效非常。
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注意,就是有大量的人群在服用各种酵素或其他秘方,先是生活依赖,最后是严重的心理依赖。于是很多人不用这些东西居然无法完成人类最简单的生理任务了!排便这件能引发快乐和使人顿感轻松的事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这种人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因为他要完成两次摆脱依赖的过程,所以,任何事在选择前,我们都要有某种冷静的态度,不可急功近利,只图眼前痛快,能靠自力完成的,决不可贸然选择外援。【腹泻】 犹如人生的失控感突然降临,就那么一瞬间,一切顺流而下,关键是不可控制,让你顿时变得虚弱不堪……腹泻,说白了,不过上实下虚,或胃寒、或肾寒、或大肠阳明无火,尤其是老人的五更泻。不太严重的话可用附子理中丸或理中汤。【肝肠寸断】 过去形容人受到打击伤心欲绝时会用到这个成语。肝,与理智和仁德有关,当你的理性受到冲击、你的仁德被黑暗的现实击倒时,你会怎样呢?小肠,与心相关,当现实失衡,你吸收的现实已不能滋养你的精华,而是要命的悲……一寸寸地崩盘吧,肉身已被悲伤压倒,如果“生不如死”,就直接选择死亡!【醫谈脑】———聪明有为的脑
~~~脑髓为水之精,盖生精化为髓而藏于脑中,得心火照之而光见,故主知觉矣。古思字上从囟,下从心,即心火照脑之义。髓如月魂,心如日光,相照为明,此神之所以为用也。 囟者,脑前筋也,主知觉,脑后筋主运动。髓足则知觉敏捷,运动强健。盖肾足则髓足, 髓筋入心,以水济火,真精内含则真光外发。心属火有光,髓属水,水能收引光气,心神 上注于脑髓则光气相照而事物晓然。人之才智均出于脑,人之筋力,均出于脑气筋。盖髓 为肾精所生,精足则脑足,脑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 也。精以生神,精足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凡事物经目入脑, 经耳入脑,经心亦入脑。脑中之髓,即将事物印记不脱,久之要思其事物,则心一思之而 脑中之事物立现。盖心火阳光明照像之镜;脑髓阴汁如留影之叶,光照于阳而影附于阴, 与心神一照而事记髓中。同义以心神注囟,即前脑,则得其事物矣。脑气虚与耳不接故虚 聋;脑道有阻故实聋。鼻通于脑即闻末臭,脑受风热则脑汁从鼻出,涕浊气臭。小儿周岁 脑髓渐生,囟门渐长,则耳稍知听。则目稍有灵,动则鼻微知末臭,则舌渐能言一二字。 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也。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也。小儿气虚抽风,大人暴得气厥, 皆是脑中无气也。气转入脑即腥羊痫风,是元气一时不能上转入脑髓,故卒倒无知,腹中 有气故四肢抽搐;脑中无气故耳聋天吊。脑气筋以后而为主,以脑髓生于肾,循脊贯脑, 为督脉所司也。
——为“诸阳之会”,就是说大脑的阳气最足,有足够的固摄能力,所以不管地心引力多大,脑浆子也不会下流。
“脑”字本是一个“头上有毛的头”。天灵盖是“固执”,所以有时固执的不仅仅是“己见”,大脑的特性就是固执。头脑再灵活也不能超越极限。但还是有东西从这固执里生发了,那就是“毛发”。毛发犹如我们思想的杂草,是“固执”之下的烦恼和执拗,故又称“烦恼丝”。
剃秃的人要么要彰显自己的“圆融”,要么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固执”。
人全身上下没有脉络的地方是指甲和头发,修之而不痛,剪之而无觉。此处为真阴,气不容易通过,故藏密修行“虹化”后所剩为指甲和头发。它像阳光一样飘散飞舞,因此头发象征原始的生命力。
一想改变自我,就想剪头发,所以,觉得释家剃度还是有些道理的,头发是烦恼丝啊。早晚有一天剃秃了就没啥念想儿了。
“剃度”表面意义是斩断人世烦恼,实际上是要你的臣服或牺牲。
对人体而言,大脑是“有为”,身体是“无为”;大脑是想当然,身体是循自己规律而行,常常“自救”和“自保”。所以人身往往有“不可思议”之处。比如大脑想“缺钙就补钙呗”,可不知身体有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所以不是想补就能补得进去的。
大脑和身体纠结时,人就得病,疾病一般会先表现在大脑与身体的连接处:咽喉部。二者要想协调、和合,无非是“放下头脑的固执、“放松”身体的拧巴。
道醫又把大脑誉为“泥丸夫人”。所谓“夫人”,就是冷静娴静,“泥丸”又有点混沌的意味,所以大脑虽然阳气足,但“冷静”是其本性;人思维力求“清晰”,而“混沌”是其本性。
人生在世,混沌着点儿是“难得糊涂”,冷静着点儿是不“惹是生非”。有为也罢,无为也罢,大千世界会自动浮现……有时候,在中国,认命也是一种觉悟;而不认命的,有时就是犯傻。
玄灸时偶遇案例:有一天来了个脑胶质瘤的病人,分析其原因有四:
①性格“轴”。很自大,想事深,凡事求事物按照他的意志来。而且事事求完美。脑子本来是“诸阳之会,阳主散,胶质瘤却为寒邪凝聚,就是说此人从来都不肯顺遂而致寒凝。
②长期手机煲电话粥,辐射强。而且电话内容也以说服别人为主。
③生活有些混乱,一方面要掌控一切,一方面曾有过深深的内疚史。
④长期作息混乱,经常彻夜不睡。不睡则脑不得其养。———其人闻之大惊,苦笑称是。
像这种人这种病,你必须允许他先做手术以求心安,否则他总惶恐不安,但更耗精气神。但要不复发,必须改变性情和生活不良习惯。
目前,小儿自闭症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疾患的第二大病症。让我们思考一下人为什么会自闭,人为什么会拒绝和关闭自我以及对世界漠然?自闭一般分先天和后天,先天一定跟母亲孕期的环境有关:与精卵环境、子宫环境、夫妇情感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等等有关。胎儿在母腹里可是有感觉及灵性的哦,他在静静地聆听大千世界。所以在治疗孩子前,父母要先反省自己的生活。后天则可能跟出生状态有关,比如是否难产、是否有摔伤,以及不恰当服药等。孤独症往往有右脑障碍,他拒绝沟通,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个患孤独症的大男孩和他的妈妈来找我,谈话的时候那孩子几次把手放到妈妈的肚子上,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嗫嚅着:想回去……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是悲怆地悸动。
也是在那一瞬间,我知晓了他疾患的根底:你和你丈夫在怀他的时候是不是出了很大的问题?你们是否有过激烈的争吵?他母亲的眼圈开始湿润那女人的子宫是他躲避一切痛苦的巢穴,他要回去,就这么简单,他用拒绝来对抗世界的冷。
如果父母亲没有从身心两方面准备好,请不要怀孕。胎儿是有灵性的,你们的怨毒会污染他的纯净……让他关闭自我。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某些超常能力可以这样看一神明自有其坚持,关闭了一些,一定有另外一些会打开,而且会比一般人虽。比如左脑损伤的人更善于读懂各种表情,患失语症的人更容易辨别谎言。
有人说: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和优势比知道这个人哪里残疾更有意义。此言甚妙。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谈脑溢血】
元气亏损气血不能上头,血液黏稠形成栓塞,末梢血管失去弹性而脆裂,就是脑溢血。而20岁的人,元气充足,血管弹性好,即便生再大的气,也不会出现脑溢血。脑溢血发病初期,轻则手指尖发麻,重则形成脑血栓,如头部有瘀血,还会有针刺感疼痛。
一般而言,病人情绪不定者为脑溢血,病人情绪稳定者为脑栓塞。
脑溢血急救法为十宣(指尖)、十二井穴、委中放血。指尖放血是泄洪法,是用下游的泄洪来舒缓上游(脑部)的压力;委中穴为太阳膀胱经合穴,太阳一降,诸阳皆降。
治疗此病的根本治法,如治水,在上游种树,则收敛,下游为堤坝,则不泛滥。对应人体,上游为元气生发之地,在肝肾,培元固本就如同种树;下游是末梢,在指尖、头皮,保持水流通畅就是要点。元气充足,气血疏泄快,则血液不会黏稠。但人四十以后,阳明脉衰,脾胃一弱,全身皆弱,所以诸难难免,提前去找道醫养生吧。
发泄有时会让事情不可收拾,所以,控制情绪的方法不是发泄,而是:(1)换位思考。有人碰撞到你,也许是他心里有急事。(2)分心,太纠结于此则会越想越恨,想点别的事。(3)深呼吸,气一沉,脑子就不会发昏了。最好把精力花在有意义和美好的事情上,人生苦短,较什么劲啊!
【谈脑血栓】
人的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升于脑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甚至停止流动,致使血液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现代医学疏通血管是治标,传统医学补充元气是治本。秋冬季节主“收敛、收藏”,气血收敛则血脉更容易堵,则秋冬犯病者多。
预防中风之方法:①节欲。病表现在上,而病根在下,节制欲望是根本。②节制欲望的根本是悟道,悟道的根本是读圣贤书和修炼。③少生气,情绪淡定可不发病。④常练手指功,可以通末梢(井穴)。
治疗:恢复脾、肾、肝的功能。脾足则能运化水谷精微;肾足则元气足,真阳推动精微(气血)上行;肝气足则筋的力量大,就能代谢垃圾。
【谈头】
扭转的屈度是180度,所以人是顾前不顾后的。
头顶有百会穴,为天门,为诸阳之会。一般认为它与地户会阴穴相对。但不可忽视的是百会与咽喉的关系,咽喉是群阴之所聚,百会阳气生机不旺,咽喉就闭塞不通。医家治危症,多针灸百会以通气机,开咽喉。
【谈偏头痛】
中医讲“左肝右肺”,所以左边偏头痛是肝血虚,右边偏头痛属肺气不降。
【 谈睡眠问题】
肝血虚则入睡难,睡眠浅;肺气不降则梦境连连,睡眠质量差。一般而言,睡不实的,属肝血不足,藏不住魂则梦多纷扰,病在厥阴;老想睡但躺下还睡不着的(但欲寐),病在少阴;成天昏沉睡不醒没精神的,病在太阴。对症下药便是了。
一般而言,“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即“老人的睡眠越来越差,白日昏沉,夜里不眠;年轻人则白天精力旺盛,夜里能黑甜觉”,归根结底是个气血不足或有余的问题。年轻人气血盛、肌肉滑、气道通,自然不失常道。但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生活不规律,伤了气血,睡眠问题也越来越多,让生命回到正轨,即可自愈。
睡不着觉怎么办?先别急着找医生,医术不高的人乱开药更祸害身体。先去车站、工地等地方找个“扛大包”的活儿试试,干累了人睡得香。有人说,我在家干活不行吗?不行,在家干活你觉得冤,容易委屈。那出去跑步锻炼行吗?也不行,锻炼过后更容易兴奋。为什么就“扛大包”行?因为那活儿真累,也真单调,累身不累心。身体累了就吃得香,吃得香,气血就足了。气血足,阴阳交换的能力就强了。好睡眠,就是阳气能入于阴,如此,就能睡他个昏天黑地,那叫一个“香”!
让睡眠修复我们、重整我们、成长我们,并熨平我们白日的伤痛。
【醫谈筋】
~~~筋是肝所主,由肝之大膈膜内连肥网,外连皮肤。凡瘦肉皆有网膜包裹,凡肉之网膜 其两头皆连于筋。肝之气即从内隔膜发为外之网膜,由网膜而发为筋。凡瘛疭筋抽,皆是 内膜伸缩收放牵动其筋也。瘛是筋不伸,疭是筋缓长,皆是肝筋为火所灼,无血养筋故缩 伸也。瞀是心神扰感,火扰其神也。风中筋脉不能引动,则身强直、僵仆、动摇、战痉、 痫、抽掣也。若昏晕妄见,头目旋转,此是肝脉通于脑,开窍于目,而主筋,目系通脑故 昏眩,此风牵动其脑筋也。脑筋为肝脉所司,故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者,转动也, 即猝倒痉间、抽挚、摇战,皆肝风扰其筋所致。又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性迅速,故 能暴发,筋属肝不能引动则强直矣。风中于络,口眼歪斜,肌肉不仁;风中于经,身重不 胜;风中于腑,即不识人;风中于脏,舌即难言。盖风在络脉,络脉在经脉左右双行,邪 随络脉流行,缓急牵引,故口眼歪斜,外不营肌,故肌肉不仁;若归经脉,则外不滋肉, 故身重不胜;若入腑,以胃为六腑总司,若诸腑经络受邪,变极则归胃,胃得之则热甚, 津液壅溢成为痰涎,闭塞其神气出入之窍,故不识人。若入脏,以心为五脏君主,若诸脏 经络受邪变极则归心,心得之则神散而枢机息。舌者,心之窍,机息则舌纵,廉泉开,舌 纵则难以言,廉泉开则口流涎,人之茎委乃肝之宗筋,肝脉所统也,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故人身之机关皆所治于此。又有脑气筋,有出管,有回管。出者由脑后头外出下项,循背 部行肢体,即能运动。此即谓脑后筋主运动也。回者上行腹前,散布脏腑,至喉归一,上 颃颡,上归脑前头,下通目系,即能知觉,此即谓脑前筋主知觉也。
【醫谈骨】
~~~盖人之初成,先长肾,由肾生精,由精生出骨髓,以成脊骨。由脊髓生出脑髓,以成 头骨,由脑髓生出众髓以成众骨。既生之后,肾秉寒水之气,主蛰藏,即受五脏之精而藏 之,化髓生骨。盖肾精生髓,由脊上行入于脑,是为髓海,在头中为脑,在众骨中名髓。 髓又生骨,髓与骨皆肾所生也。凡骨皆外坚中松,有筋相连,俱通于脑,是为脑气筋也。 内中有出髓管,循脊下行;有回髓管,循腰上行,脑髓即由此管透入于骨,生髓长力。小 儿髓不足则头骨不合;老人肾虚髓少,故骨痿也。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抽掣 缩短是寒症,軃缓引长是风症。若肾中阳气不能达于骨节,充于四末则病痹厥。痹是骨节 痛痛;厥是四肢逆冷。肢是手节;胫手足节,其骨最大,中空有髓及脂,主运动,故能趋翔。由脑脊散达肢胫皆以筋肉相连,内有脂油,即附之入骨,是以手足骨中皆杂脂油。脂 是脾所司;髓是肾所司,是脾肾合致。故脾主四肢,肾主肢胫。因每骨节有筋脉、油膜相 连,故诸骨中之髓杂有油膜血丝。其实诸髓皆属于脑而脑髓又生于肾也。
【醫谈肉】
~~~肉是人身之阴质,脾为太阴,主化水谷以生肌肉。肌是肥肉,肉是瘦肉。肥肉是气所 生,瘦肉是血所生。脾生连网之上,脾气足则内生膏油,透出于外则生肥肉;脾血足则又 从连网中凝结而生瘦肉,亦由内生出于外。肥肉包瘦肉者,气包血故也。瘦肉是因连网之 中有赤脉。脾属血分,若是血足则此赤脉由内达外生瘦肉也。脾阳虚则肉浮,脾阴虚则肉 消。脾土得肝木疏泄则饮食化。肝阳不升则为泄泻;肝寒为腹痛霍乱;肝火郁则为痢疾。 脾土能制水,封藏肾气也,脾不统摄则遗精;脾不制水则肾水泛为痰饮。肝属木,胆属火, 胆汁为肝所化,是木能生火也;胆汁化物是木疏土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寒则胆汁 不能化物;肝热则胆汁化物太过而发中消。胃为阳,脾为阴,纳谷少者,胃阳虚也;纳谷 多而不化者,脾阴虚也。如隔食、粪如羊屎即是脾阴虚,无濡润之气,故燥结不化。胃阳 虚而不燥,耗则不能纳物,脾阴虚而不湿蒸则不能化物。
【醫谈目】
~~~夫肝脉入脑,通于目系,故肝开窍于目。脑气筋通于各脏,由脑后头外出下项循背行 肢体,再循腹中入内,运行五脏,至喉归一上亢桑,归于脑前,下通目系,故曰五脏之精 皆上注于目也。肾之精为瞳子子;肝之精为黑珠;肺之精为白球;心之精为络,即白珠处 环绕红肉,而总结于大眼角内;脾之精为肉胞也。治气轮、血轮、肉轮、 气可由亢桑而 上通于脑,其路最捷易治。若治风轮必循肝脉而上于脑,其路略深难治。若治水轮必由肾, 督脉而上入于脑,其路更深,未易治也。瞳子为最重要,以目为肝外候,肝取木,肾取水, 水能生木,子肝母肾,子母不能相离,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朦眩晕。 若肝热则乌轮赤晕刺痛浮浆。若肝虚则目生新泪,枯黄绕睛。若肾热则瞳神紧小或带微黄, 若肾虚则瞳神开大,淡白偏斜。凡热冲发于眼皆当清心补肝,不可拘执其水生木之说。析 而论之,拘急牵艘瞳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为风眼;乌轮突起,胞硬红肿,眵泪湿浆, 里热刺痛是为热眼;眼昏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酸涩微赤是为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 而浮赤;风与气薄则痒而昏沉;血热交聚故生淫肤粟肉、红缕、偷针眼之类。气血不至故 有炒视、胞垂、雀目、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然者为虚火,鲜然而焮赤者为实热。两眦呈露 生努肉者,此心热血旺;白膜、红膜如相输者,此气滞血凝;若热症则瞳肉壅白睛,带湿 包浮而赤,若冷症则瞳神青丝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热眼经久复有风冷所乘赤烂,眼中不 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若肝气不顺而挟热则羞明;若肝热畜聚而伤胞则胞合;肺热则白 睛带赤或有红筋;脾热则上胞下睑或目胞间如芥点。盖眼症多生于热,以清心凉肝顺气可 也。如肾家恶燥,设遇虚症不过当归、地黄辈润养之不可轻用温药。至于退翳尤关利害, 翳起于肺,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如珍珠、如碎米者易散,如梅气者难消,虽自 热生,治法则先退翳后退热,若先去赤热则血为之水而翳不能去矣。外障属风热上壅,上 下胞努肉蓓蕾磨荡其睛,久之生翳,蔽其睛明,当消风散热,外用点药退之。赤脉翳从上 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脑项痛,治宜温之、散之;赤脉翳初从下而上或从 内眦出外者,皆属阳明,以阳明主里,其症多热或大便实,治宜寒之、下之;赤脉翳初从 外皆入内者属少阳,少阳主半表半里,治宜和之、解之。总不出风火湿热内蕴,治以除风 热药中兼消翳,内治以神消散即口芩、虫退、炙草、木贼、苍术、谷精草、蛇蜕为散,外 治以石燕丹即甘石、月石、石燕、琥珀、朱砂、鹰屎白、冰片、寸香。内障属虚挟气郁, 黑水神光昏翳,不痛不痒,唯不能睹,须分气血脾胃治之,症在经里,昏暗瞳神有隐隐青白,多有先患一眼,次第相引,两目俱损,皆有翳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通黑睛之脉者, 目系也。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阴、手少阴三经,此三经脏腑中虚则邪乘虚入于经中郁结, 则从目系入黑睛内为翳也。脑汁流下作翳者,足太阳之邪也;肝气冲上作翳者,足厥阴之 邪也,治法以针当取三经之俞穴,以药当补中疏通三经郁结,使邪不入目系即愈。
【醫谈喉】
~~~咽喉乃胃之上口,在喉咙之后,主进水谷,故治咽以胃为主,病在咽则水谷不得下。 喉咙者,乃肺之上口,在咽之前,主气之呼吸,气与声不利则病在喉。喉即总气管自肺以 下分支入肾透入丹田,主吸天阳,熏蒸膀胱之水化气上出,循腹至胸,从肺衣而归于总气 管。气从前面出,从后面入,而皆由总气管上下也。会厌在咽喉之两旁,能张能收,食入 则收掩,其喉咙音出则张开,故曰:音声之户乃喉咙之门也。属之于肺,又谓声管。其构 造即前为会厌,后为瓢靱骨,两旁皆有内皮,中衬筋膜,收放 出声。四周有数十小核生 涕,以润声管。又云有上下二筋,下筋缓上筋,紧收放出声。若风寒客于会厌则暴哑,正 此筋不能收放也。喉上悬垂即蒂丁也,音声之关也。哑人即无蒂丁,会厌大开无关,关则 气不收束,气散则不能成音也。舌者,音声之机也,谓其伸缩转掉则辨宫商角徵羽。盖肾 精上廉泉,玉莫以出于舌则滑利声清。舌属心火,赖肾水济之,肾脉络舌,故舌动而后能 发音。口唇为声之扇,故唇开合而后语句清明。唇属脾,故脾中风则唇缓失音,颃颡即上 腭,主分气,于此出于口为唾,出于鼻为涕。
---禁喉风,由肺胃蕴热,外风相搏上壅,肿塞痛,汤水难入,声音不出,痰壅泄锯,先 刺少商出血,次用雄黄玉金巴双蜡丸(解毒导痰),再服清咽利膈汤(荆芥、防风、牛蒡 子、连翘、栀子、桔梗、元参、川连、黄芩、薄荷、甘草、大黄、朴硝、竹叶)。
---喉闭,由肝肺火盛,受风寒相搏所致。咽喉肿痛,面赤腮肿,甚则项外漫肿,喉中有 坏,宜刺少商、合谷,兼服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白芍、薄荷、元参、丹皮、贝母、 甘草)。
---白喉,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背胀,遍身骨节痛,喉内极痛或微痛或不痛,而喉内微硬, 有随发而白遂见者,有二三日白始见者,或由白点、白条、白块,甚则满喉皆白。因肠寒 则下焦凝滞,胃气不能下行,而上灼于肺,肺热有表症,不可发表,宜养阴清肺汤。
---乳娥,生于咽喉之两旁,单重双轻,形如枣栗,关前可见为易治,由肺经积热受风而成。
---漫喉风,因素弱或暴怒及五辛、忧思而成,发缓色漫微肿,咽干,舌白苔,大便自利。 先以冰片、火硝、姜虫、雄黄、月石吹肿痛处,次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桔梗、牛蒡子、 元参。午后痛者为阴阳两虚,宜少阴甘桔汤。
【醫谈脉息循环】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脉行六寸,一日共一万三千五百息,脉即行五十度周于身。一日 分十二时,即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每分六十秒,经脉接连起来共十六丈二尺,是 为一周。每日寅时由肺起,丑时至肝止,行五十周也。由肺脉乳上三寸云门穴出,行遍周 身经脉,终归肝脉乳下旁各五寸期门穴入,由肝又归于肺,是为一周。计二十八分四十八 秒,周二百七十息即转一周也。二十四小时用一万三千五百息,转五十周也。起于手太阴 肺,长三尺五寸,由肺出乳上三寸云门穴,循腋前廉直至手大指内侧甲角少商穴,支别腕后寸五列缺穴,至食指内侧端。接手阳明大肠经,长五尺,起于食指内侧甲角商阳穴,循 合谷行臂上廉过缺盆至曲颊后一寸入下齿出,挟口至鼻孔旁迎香穴。接足阳明胃经,长八 尺,起于目下七分承泣穴,循鼻旁入上齿,出还唇至曲颊下寸三大迎穴,至喉旁寸五人迎 穴,至缺盆骨下气户穴,下乳循膝外廉足次趾外侧甲角历兑穴。接足太阴脾经,长六尺五 寸,起于足大趾内侧甲角隐白穴,行内踝前廉直至横骨端即旁开三寸五冲门穴,入内络胃 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支从胃至心。接手少阴心经,长三尺五寸,起于心中,出为心系,上 肺出正腋下极泉穴,循脑后廉直至手小指内侧甲角少冲穴,支由心系上挟咽系目系。接任 脉,长四尺五寸,起于胞室,出两阴间会阴穴,循腹前正中直至唇下承浆穴。接手太阳小 肠经,长五尺,起于手小指外侧甲角少泽穴,循臂骨下廉绕肩胛至肩脑骨脑俞穴,入内络 心,支循缺盆过曲颊至面颃骨入耳中,又支由面颃骨至目内眦。接足太阳膀胱经,长八尺, 起于目内眦外一分睛明穴,上巅旁寸五通天穴,入内络脑从项后一椎旁寸五大椎穴出,直 下十三椎旁寸五三焦俞穴,入内络肾从十四椎肾俞穴出,直下国中委中穴,支从大椎贯胛 挟脊三寸,合于国中过足外踝后又至踝下申脉穴,直至足小趾外侧甲角至阴穴。接阳跷, 长七尺五寸,起于足外踝下申脉穴,上至耳空下发际陷中风池穴。接足少阴肾经,长六尺 五寸,起于足小趾正下,斜向足心至足内踝下照海穴,又至两踝后五分太奚穴,循国内廉 直上横骨中间五分横骨穴,入内络膀胱,支从横骨穴直至脐上五寸旁五分通谷穴,入内贯 肝,外从通谷上一尺六分旁开二寸,入内贯肺循喉咙、挟舌本,又支从肺络心注胸中。接 督脉,长四尺五寸,起于肾中,下至胞室,络阴器,出会阴穴,贯脊正中直至发际一寸风 府穴,再上五寸脑户穴,至巅顶百会穴前,下鼻准至上齿缝龈交穴。接阴跷,长七尺五寸, 起于足内踝下照海穴,循内踝直上阴股过阴器旁直上过缺盆,至曲颊下寸三大迎穴,循面 颧骨至目内眦睛明穴。接手厥阴心包经,长三尺五寸,起于胸中,下膈络三焦,上出乳后 一寸天池穴,上至腋下前半部中廉,循脑内中廉至肘曲中,直至掌心,再至中指端中冲穴, 支别出名指端。接手少阳三焦经,长五尺,起于名指外侧甲角关冲穴,直至掌后高骨,行 臂外大骨缝,循脑外中廉过肩至缺盆,入内络心包,外从缺盆至耳后,上绕耳前,支从耳 后入耳中,出耳前合下曲颊后寸三大迎穴,又折至目锐眦。接足少阳胆经,长八尺,起于 目锐眦外五分瞳子蓼,横至耳前。再上折至耳上发际寸半,又至耳后发际一寸,下大筋外 廉风池穴至缺盆,支别耳后入耳,出耳前至耳下,合于缺盆,入内络肝,内从胁里至脾曲 间环跳穴,外从缺盆循季肋合于环跳,循膝外廉直至足名趾外侧甲角窍阴穴,支别足跗至 大趾歧骨间。接足厥阴肝经,长六尺五寸,起于足大趾正上大敦穴,循足内踝上腘内廉, 上至横骨向里尽处,又向外绕阴器,向上至脐上二寸旁开六寸章门穴,再上乳下旁各寸半 期门穴,入内络胆,挟胃布胁,循喉上颃颡,连目系至巅百会穴,支从肝贯膈上注肺。此 为一周,须二百七十息,用二十八分四十八秒。与营血息息汇回之血,与卫气息息呼吸之 气,在肺相遇,此为小会,每日从寅至丑二十四小时转五十已尽,寅时而复始于肺,与营 穴一昼夜至寅时,汇回之血与卫气一昼夜行阳行阴转五十周已尽。寅时行阳之始,在肺相 遇,此为大会。大汇之后,脉则由肺经络开始传经,营则汇回至血色紫在右心耳,又转右 心室至肺用呼吸,呼出了碳气,吸收了氧气,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流入心左中部左心耳, 又至心左下部左心室,出总动脉管即任脉,再散动脉管即十二经,布散周身。卫则由肺上 总气管即肺系,循喉咙从鼻上目,由膀胱经络开始行阳矣。
【醫谈卫气循环】
~~~卫者乃后天之气也,属阳主外,由肺入于经则在脉外,总在肌肉之外、皮毛之内,以 为营血之卫。是先天所秉肾之阳气,交于后天所饮地之阴液化成,此为阳交于阴即化为气,故曰:鼻息呼吸得天之阳以养气。 水入于胃,由三焦而下膀胱化气,则在膀胱所剩馀质,到了下口出前阴为溺。盖胃之四旁皆有微丝膜管将水吸出,散走膜膈,历肝膈透肾,入于下焦油膜中微丝膜管,渗入膀 胱。即由肾阳所生命门之火,再加鼻息天阳,由肺历心,引着心火至于胞中,蒸膀胱之水 化而为气,透出膀胱入于胞中。胞中为先天肾气后天胃血交会之所。冲脉起于胞中,循脐 下三寸,旁开五分气街穴,上行挟脐寸五上膈至胸中,散为肺衣,又上夹咽能导先天肾气 上行入肺,以交于胃,能导后天胃血下行入胞以交于肾,蒸发膀胱之水化气入于胞中,即 随冲脉入肺,出于口鼻。在口舌脏腑则成津液,外出蒸肤润肌为汗,所剩馀质下出为溺。 气之原虽在肾,而其总统则在肺,肺在膈膜之上,后附脊骨,前连胸膛,肺中有管窍通于 膈膜,附脊下入肾系,透网膜至丹田即气管也。肺质轻松,有膜沫濡润以助呼吸。肺主行 气,全体尽是气孔,总统周身气管,外则散为毛窍,内则总归于肺。鼻者直出之管;毛窍 横出之管。鼻一出俱出,一入俱入。咽喉乃胃之上口,主进水谷;喉咙乃肺之上口,在咽 喉前主气呼吸,名总气管即肺系也。鼻吸之管由鼻孔至脑门,下过目后、鼻后、喉后至肺 系,又过肺历心系,引着心火下膈,归脊九椎旁寸五肝俞,下至十四椎旁寸五肾俞,引命 门火透连网,达丹田。此管在膈下左右两支,主吸天阳之气,蒸发膀胱之水化气上行入肺, 再由总气管出于口鼻。口呼之管由丹田贯于冲脉,循脐下三寸旁五分气街穴,上行挟脐寸 五上膈,此管在膈下左右两支,至胸归肺,再由总气管至喉出于口。鼻吸气由脊下行,非 从鼻脑不能入也,故掩鼻张口能呼不能吸,故吸入则胞中满也。呼气由丹田出,由网油走 脐旁上生隔膜是为膻,由胸膈循腔子上连肺系归于肺,再由总气管至喉出于口鼻,故曰张 口能出,膈为出气之路,非入气之路也。卫气之行则分阴阳内外,一昼一夜周于身五十度, 寅至未行阳二十五,申至丑行阴二十五,行于阳则寤,不寤是卫气虚,行阴者不能达于外 也;行于阴则寐,不寐是营血虚,行阳者不能入于内也。每日寅时行阳之气由肺脏起,贯 总气管循喉咙,上頏顙出目内眦,循足太阳经行于诸腑之经,走遍手足三阳之经,是为一 度。每日申时行阴之气由肾经起,循脐下五寸旁五分横骨穴,入内贯脊注于肾脏,传于诸 脏之内走遍五脏,是为一周。行阴已尽,开始行阳,阳气从肺出,循总气管走喉鼻后上目, 目张则气上行,出目内眦循足太阳上头旁开寸五下项,循背旁开寸五贯臀入腘。支从一椎 旁开三寸,贯胛下股外后廉,合于腘中,下至外踝,后趋足小趾外侧甲角。在目内眦其气 散者走目锐眦下手太阳抵面锐骨,循耳下至肩向臑擘下廉至手小指。在目锐眦其气散者下 足少阳至耳前,直上发际寸半又下耳后发际一寸,下颈过缺盆,下腋前循季肋至髀曲纹尽 处,下膝外廉抵外踝至足名指。
【醫谈营血循环】
~~~营者乃后天之血也,属阴主内。由心入于经则在脉中,总在筋骨之外,肌肉之内以为 卫气之守。是后天所食地之阴汁交于先天所秉心之君火化成。此为阴交于阳即化为血,故 曰:口食五味得地之阴以养血。食入胃由小肠而下大肠,取汁则在小肠,所剩馀渣到了大 肠出肛门为粪。胃之大房在膈下脾上,前头上边连胸膈筋,即脐上四寸中腕穴,后头下边 连肝膈筋,即肝前两大叶,中间界膜,胃下即脾,以膜相连,脾外裹膏油在胃正下,脾正 上,膏油中有管通胃以腐熟水谷之用。脾之膏油而后半截,生甜肉一条,内有甜汁浸至胃, 连肝膜处肝之右边后头小叶,生苦胆一枚,内有苦汁。前至胃连肝膜处同脾甜汁从此处微 丝血管入胃化食,取汁又赖肾阴之水入胞中,循任冲脉上行亦至胃,连肝膜处微丝血管, 入胃濡润谷食,化的精汁即从胃后下边连肝膜处有管通肝内界膜,上膈循肝系,后通脊骨 九椎肝俞,又循脊至三椎肺俞,循肺支系前至肺管根入肺内界膜,历心管透包络入心,得心火之化则色赤为血。胃从连肝膜处即直下至肝尽处,即接小肠,食在胃化的精汁不净, 甜汁、苦汁随着又入小肠再化之,小肠全体皆是鸡冠油膜化的精汁,即由小肠外油膜丝管 渗出,循油膜丝管上膻膈,透包络入心化血。脐下一寸水分穴即小肠下口,精汁即化净了 渣秽,即归大肠。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两阴间会阴穴,走腹前正中至小腹聚毛处中极穴, 至脐下三寸关元穴,乃阴阳交处,上脐上七寸鸠尾穴,又上二寸六膻中穴,是心包生血出 于此处,随任脉。
【醫谈男女天癸】
~~~人之先天阴阳,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化神机是也,性命 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生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元气、 元精者即生化精气之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乎此。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此之谓。 慎之,不可以后天劳欲戕及先天。宗气积于上焦出喉咙以司呼吸,而行入十二经隧之中。 弥沦布护,如天之有雾也。荣气并胃中,出上焦之下,泌别糟粕为精微之气,而心中之血 赖之以生凝聚,浮沉如水之有沤也。胃纳水谷,脾实化之,糟粕入于大肠,水谷渗入膀胱, 故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洲都之官,正以下焦如渎之畜泄乎水也,然下焦之阴中有阳者, 从是生中上二焦,而卫气生矣。
---夫水火气血互相维系,故水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气分之水阴不足则阳气乘阴而 干血,血分之血液不足则津液不下而病气。气血在下焦则血海膀胱,同居一地;在上焦则 肺主水道,心主血脉,又并域而居,在躯壳外则汗出皮毛。血循经脉亦相依而行,运血即 是气,守气即是血。气属阳,血属阴,气实即为火盛;血属阴,血虚即是水虚。女子二七, 先天肾中阳气即生癸水,督脉导之,下入网油而至胞中,又循任脉上行入胃,则津液充足, 濡化谷食。先天肾阳所生癸水既至胞中,则后天胃阴所生营血则感阳而通畅,任脉导之亦 入胞中,两相交会为阴与阳,应气与血。交必先天癸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此为 气行则血行,阳倡而阴随之。
---女子属阴,以血为主,则水从血化而为经受胎,亦是天癸先交冲血,后聚成胎。亦 是血衣裹儿,血衣之下有水衣垫之,将产则胎水先破,水衣先下,然后血衣破而儿生,儿 生之后血衣乃下。垫胎之水衣即气也,胎乃气载,气即是水,故水垫其胎实则气载其血也。 将产水衣先行,气下行故水下行,水行实则气行也。气既下行则其胎血随之而下。行经时 亦先下浆水后下鲜血,经中含水故行经前后俱有水浆,此为任脉通达,月事乃下。其受胎 也,亦必天癸先交而冲血后聚,故不曰男女媾血而曰媾精。精者,水与血混合名也,既成 胎后,肾中之阳气则化水以养胎,胃中之水谷取汁化血,从冲任两脉下注胞中养胎,水与 血即不化经也。血与水皆阴也,水为先天阳气所化之阴液,血为后天胃气所化之阴汁,肾 阴又专赖胃之水津而生胃气,又实籍肾之生阳而旺。若肾中生阳不足者则脉弦发热,愈胀 而下坠,腹痛恶寒,子宫欲开,用附子汤(即人参、附子、白术、茯苓、白芍)保肾之阳 以扶胃气,此补阳法也。若胃中水津不足者则子脏干燥,悲伤欲哭,数欠伸,如神慿,此 肾水不足冲血无以润养。肾水在下则为胞中之天癸,在上则为口中之津液。脏燥则肺不得 津液润养,故悲伤欠伸者明系肾病,神慿者血燥则心不化液而神无守也。用甘麦大枣汤(即 甘草、小麦、大枣)滋肾之阴从冲任输水于肾而肾阴因籍以生,此补阴法也。督脉起于肾 中,任脉起于胞中,督脉坐在背,总制诸阳,任脉在腹,总统诸阴,上则交于唇之上下, 下则交于二阴之间。督脉属肾,是先天主气主水,任脉属胃,是后天主血主火。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皆由于此。冲脉亦起于胞中,上散胸中,亦感天癸之阳气而行,任脉之血盛满 则溢于冲脉,则血有余月事以时下,每月一泻也。癸水不足则经迟滞,阴血不足则经后枯,阴阳不和则经错乱,浑身作痛。经血属阴,阴主下降,故下泻则不能循督上脑生骨髓,不 能循任上颊绕唇生胡须。怀孕之后则不下泻癸水,胃血不能化经即至胞中养胎,胎渐大则 胞中隙小,鼻吸之气归肺多即胀大乳房。既产以后,在胃化的精汁即路过肺不能至心,随 肺之化则色白为乳汁。既不能化血,亦不能循任至胞化经,故经血亦不下泻也。
---男子二八,先天肾中阳气所生癸水,督脉导之,亦至胞中,又循任脉上行入胃,则 津液充足,濡化谷食,则后天胃中阴汁所化之血感阳而通畅,任脉导之亦至胞中,与水相 应。男子属阳,以气为主,则血从水化而为精,精中含血以其内为血所化,故非清水而极 稠浓。精清者血不足,精少者气不足,精不射者气血均不足。阴阳不和则肌肤甲错,浑身 发烧。冲脉亦感天癸之阳,而任脉之血盛满则溢于冲脉,则精气有余而外泄。精气属阳, 阳主上升,故循督入脊上脑而生骨髓,循任上颊绕唇而生胡须,即泄血之盛也。所以赖脾 以统血,循油膜中散归各脏,若血失常道即为血不循经。在女子虽无崩漏,亦不受胎;在 男子虽无吐衄,亦不荣体。至失常甚,女子未有不崩带,男子未有不吐衄。女子系胞,全 赖带脉约束其根培于命门也。带脉起于十四椎命门穴,环绕贯脐,前垂至胞中,总束诸脉, 使不妄行,如人束带居于身之中,又当属脾,故脾病则女子带下。而又下垂于胞中,故随 带而下也。女子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即以时下,故能有子。天癸者,是先天肾中之动 气化生的癸水至胞中也,水为阳气所化,阳倡而阴必随之。血者,阴也,冲任主之,故应 癸水而输血于胞中,血应水而下是谓以阴从阳。冲任两脉皆起于胞中,上属阳明,阳明乃 后天水谷之海,居中宫,称戊土,化气取汁,变赤为血,随冲任下含癸水,是谓戊与癸合, 男女皆然。男子主气,故血从水化而为精,女子主血,故水从血化而为经。男子之精,水 中有血,女子之经,血中有水,故行经前后俱有水浆。夫此水乃肾中冲阳之气所生,亢则 水竭而血不濡,热症于是生矣。气寒则水冷而血不运,寒症于是生矣。故凡调血先须调水, 调水即是调气。气生于肾而主于肺,血生于胃而藏于肝,以血海为肝之部分。肺金司气之 治节,又为水之上源,故调气中之水以滋血或调血中之气而利水。天癸之水不足则必骨蒸、 气逆、足痿、脉数,子宫干涩,经血前后均无浆水,宜左归饮加菟丝、龟板、阿胶、麦冬、 五味、寸云以滋天癸之水。若是胃虚阳明冲任之血不足,经水必后,只有水浆而少鲜血, 宜炙甘草汤、养荣汤以补生血之源。前阴血窍,女子为胎孕之门,男子施精之路。男子血 尿之虚痛与女子崩漏无异。
【醫谈六经六气】
~~~盖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以运行不息,名曰五运,人秉之而生五脏;天有风寒热湿燥 火之六气以充塞万物,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合为六经,以应天 之六气,游行出入以布其化,而经脉中所络之处名为中见,太者阴阳之至大,少者阴阳之 初生,明者阳气之极盛,厥者阴气之竭尽也。六经之上其主治者皆其本气也。本气根于脏 腑,是本气居经脉之上,由本气循经下行,其中络者,中之见也。由中见之下,而经脉外 走手足以成六经各有太少阳明厥阴之不同,则又系六气之末,故曰气之标也。或标同于本, 或标同于中,标本各有不同,为气化之应,亦异象也。
(一)火
- 2024-10-14神十八乘组太空养鱼最新画面公布
- 2024-10-14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太空祝福祖国【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 2024-09-09六种降血糖中药材,不知道的来看看
- 2024-09-09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肾气足,血压才降,肾气丸加减。
- 2024-09-021940年, 八路军在大娘家喝粥, 班长环顾一周, 突然说: 小米有问题